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之⑦:新村新“丝”路

作者: 张红芳  田凯  王磊荣  郑洲  王迎春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23日

沿着国道日凤线一路西行,车辆驶入临沂市沂水县崔家峪镇中段,只见蔚蓝的天空上一片片洁白无暇的白云随风飘荡,道路两旁山峦上郁郁葱葱的树木,像两条碧绿的丝带飘向远方,一排排黄色联体别墅置身其间,格外醒目。白的云、蓝的天、绿的树、青的山、红的瓦、黄的墙,宛如一幅乡村振兴富春山居图。

(风景秀丽的凰龙湾新村)

2021年10月,YOO棋牌鲁西矿业株柏煤矿张志强受组织选派,到沂水县凰龙湾村担任第一书记。23个月以来,张志强与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从村庄搬迁到产业发展,用真心和真情,扎实做好乡村振兴的每一件事,让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村新生活

“来到凰龙湾村,就是凰龙湾人,就要为老百姓谋幸福。”张志强驻村第一天就在日记本上写下“驻村”誓言。

第一次走村入户查看民情,张志强沿着凰龙湾村“二十八道弯”的山路辗转上行,首先看到的是残破不堪的3间茅草房,这是村民耿俊吉的家,今年71岁的他就出生在这里。在这里生活的133户村民,居住分散、房屋简陋、出行不便,搬到山下是他们多年的心愿。

“以前,进村路是一条破旧不堪的土路,村民们出门办事不方便,更别提发展产业了。”村党支部书记石运良说。

“安得广厦133间,老石呀!我说啥也得让山上这133户老百姓俱欢颜。”张志强动情地说。

为了让133户村民顺利搬迁,张志强铆足了劲儿,白天跑国土、找住建,晚上谋划搬迁事宜。重新启动了沉寂两年的搬迁工程。

(凰龙湾新村建设工程重启)

2022年3月10日上午8时,数台挖掘机大臂挥舞,响彻云霄的鞭炮声久久回荡在村庄上空,“喜庆”的尘土飘扬着乡村变化的新希望,投资1800余万元的凰龙湾新村开工建设,现场的党员干部和村民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

“俺能从山上搬下来住了,真是想不到啊!”71岁的耿俊吉老泪纵横。

翻看张志强的工作笔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133户搬迁户的各类数据和“家长里短”,还有入户走访人员的谈话记录、个人感悟。

为了组织好搬迁工作,张志强和村支部书记石运良通过“四议两公开”会议成立了项目指挥部和村民监督委员会,下设多个征迁小组,成员都是村两委成员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

测量老旧房屋是村庄搬迁工作的第一步,每天早上张志强总是第一个来到集合点,不到7点他就约上专业测绘人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坑坑洼洼、高低不平,家家户户的房屋各不相同,少数村民对居住多年的老屋依依不舍,还出来阻挠,老旧房屋测量工作一度举步维艰。

“你给俺说说,凭啥俺家房子补偿的不如他老张家的多?”“咱这都有明文规定,大爷,您这个是老屋了,老张那个房子是刚刚翻盖的,所以补偿标准不一样。”张志强耐心地解释。白天“上门蹲点”、晚上“电话预约”,每天“上紧发条”,挨家挨户了解诉求、宣传政策、谈心解难……

安置房项目占地范围内有4处坟墓。迁坟不容易,老百姓有怨气,对祖坟难以割舍,认为迁坟不吉利。可这坟不迁不行,他带着村两委成员逐家逐户反复上门做思想工作,前前后后用了7天时间才完成迁移。

“村庄搬迁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好项目,我们期盼好久了!”村民赵文兰动情地说。

(凰龙湾新村一期)

今年8月份,笔者走进建设中的凰龙湾新村一期,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中,一排排黄色墙体的两层联体别墅显得格外醒目,人均住房不少于40平方米,已经实现路通、水通、电通、气通,村民正准备着乔迁新居。

产业新“丝”路

“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张志强说,现在一期安置房建设已近尾声,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的目标,必须通过产业振兴,实现栓心留人。

建设宜居家园、激活乡村文脉、营造文明新风……张志强遵循发展规律,充分挖掘该村优势,做到“面子”“里子”一起抓。

(百亩桑园)

凰龙湾村历来有养蚕的习俗,特别是90年代,这里几乎家家养蚕,户户栽桑。为了加快养蚕产业接续发展,他们联合蚕农办起了党支部领办桑蚕合作社,把蚕农拉拢到一起,统一培训、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统一管理,把蚕农拧成一股绳,一起干、一起拼、一起赢。

走进专业养蚕户李安禄家180多平方米的蚕室,夫妻俩正弯着腰、耐心地将一片片桑叶撒到蚕筐,脸上洋溢着即将收获的喜悦。

“这几天,8万多头蚕宝宝陆续进入盛食期,也进入了桑叶消化的高峰期,别看蚕宝宝只有食指头大小,‘饭量’却大的惊人,一天要吃掉近1000斤新鲜桑叶,需要投喂4次。”已有30多年养蚕经验的李安禄说:“这段时间,投喂的桑叶量最大,为了解决蚕宝宝的‘口粮供应’问题,我们在蚕室周围承包了3亩地,建起了桑叶基地,采摘起来更加方便。”

蚕室内一排排高达90厘米的三层木架上,白白胖胖的蚕宝宝们整齐地躺在其中,尽享美餐,沙沙作响。

(桑蚕合作社)

“蚕室定期消毒杀菌,保持好温度和湿度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养殖春蚕时,如果温度低,就要在蚕室四周采用煤炉生火,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2-28摄氏度左右,才能确保春蚕的顺利生长。”“随时都要查看蚕宝宝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异样,就要挑拣出来,及时处理,避免交叉感染造成损失。”李安禄凭着自己多年养蚕积累的经验,向来访的人们介绍。

每一层蚕架上,胖乎乎的蚕宝宝们都趴在一个个圆形的篾架上,将积蓄了一个月的能量逐渐转化成一根根晶莹剔透的丝线,而这些丝线再将蚕宝宝自己包裹成一个个洁白的蚕茧,成为“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真实写照。

“蚕茧的行情波动很大,市场价格直接影响经济收益。今年春茧价格每斤35元,是历史上最高的。一般情况下,一季400多斤鲜茧毛收入1万多元。”张志强对记者说。

如今,凰龙湾村桑蚕业主要发展蚕茧和蚕种,全村建成高效密植桑园360亩,合作社从业人员162人,年产值可达228万元。通过发展订单农业、保底收益、入股分红等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0元,桑蚕养殖已经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广高效技术,扶持养蚕大户,打造示范点,引进全自动化养蚕设备,推动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让凰龙湾村再次焕发生机。”张志强信心满怀。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