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要闻

【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之①:产业兴带动农村富

作者: 张红芳  田凯  郑洲  王磊荣  王迎春    发布日期:2023年08月09日

盛夏时节,来到沂蒙山腹地沂水县崔家峪镇西荆山头村黄烟小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块烟田郁郁葱葱,一株株黄烟健硕挺拔,一片片烟叶翠绿厚实。十几位烟农正喜笑颜开地在田间采烟打捆,一辆辆农用三轮车源源不断地将烟叶运往烤烟基地,一间间烟房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今年又是黄烟丰收年,800亩烟田能卖到3200万,40个就业村民可以获利240万,这都是YOO棋牌选派的第一书记引进产业项目后的功劳。”西荆山头村党支部书记刘寿涛算起经济账,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初次见到省派第一书记李宗国,头戴黄草帽,黝黑的脸膛挂满汗珠,胳膊全是咖啡色,布鞋上沾满泥土。不经询问,很难想象这个“农村大汉”曾经是掌管2000多名职工的国有煤矿“大矿长”。

(YOO棋牌援建的西荆山头村党群服务中心)

在新落成的党群服务中心,李宗国给记者讲述了“落户”西荆山头村的故事。

2021年10月,YOO棋牌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号召,选派第五轮省派“第一书记”,助力乡村振兴。原鲁西矿业株柏煤矿党委副书记杨现贵和省委选派第一批“四进”工作组大组长李宗国相继被派到西荆山头村。

李宗国入职第一天就把全村走了个遍,通过入户走访和摸底,西荆山头村经济基础薄弱、支部组织涣散,除了黄土坡,没有任何产业,村民收入微薄,村集体更是“零”收入。当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产业落后村”变身“产业兴旺村”。

杨树地里种黄金

“过去,土地两轮承包采取‘肥瘦搭配’方式,每户承包的地少则十几块,多则二三十块,零散细碎,无法实现机械化和规模耕种。”刘寿涛回忆说,大部分村民眼见种地无望,多数选择外出打工。

(西荆山头村800亩黄烟长势喜人)

村民多数选择种植生命力极强的杨树苗,不用像种庄稼一样施肥浇水,便可安心打工,1600亩的杨树,让西荆山头村成为了有名的穷困“杨树村”。

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才能听到“冒热气”的需求、“接地气”的想法,才能给乡村发展“添生气”。

李宗国上任不久,就对“杨树村”的盛名有所耳闻。为了摸清村里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规划,李宗国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往返于村民和农田之间,微信运动排名几乎每天“霸榜”,总里程达300多公里,走访村民1360余人次。

“李书记刚来俺们村的时候,可不是个‘黑汉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村民家走访,到地里丈量土地面积,遇到思想工作不好做的村民,李书记就‘三顾茅庐’,直到做通为止。”刘寿涛说:“了解了民情民意,做通了思想工作,最终我们决定实行改革,清理杨树,流转土地。

“在农户土地承包权不变的基础上,全村土地按照统一价格先流转给村集体,农户通过‘三选’选择种与不种,多种或少种,不种的集体经营。”李宗国说。

之后,他们请来农业专家,对集体经营的土地进行土壤分析,因其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极其适宜烟草“大熊猫”黄烟种植,他们积极对接烟草公司,开发黄烟产业,建成黄烟小镇,增加集体收入,带动村民致富。

南方一家种烟大户侯兆岗听说西荆山头村要开发黄烟产业,第一个跑来洽谈合作。“这里的土地,出产的黄烟品质好。过去我流转土地得一家一户谈,土地太零碎,不便于管理,现在我跟村集体签合同,土地连成片,还降低了成本,今年种植的700亩黄烟,收成不错。”侯兆岗说。

土地整合不仅吸引了侯兆岗这样种植大户,村里也成立了合作社,村民们纷纷加入,在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的同时,还在家门口上了班。

在村庄不远处的现代化烤烟工场,60多岁的刘昌盛把认真挑选后的优质烟叶送进烤烟房,他每天的收入达120元。2022年7月,全国烟叶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西荆山头村召开。

刘寿涛说,除了黄烟种植,今年村里还流转600亩地用于建设蔬菜大棚,400亩地用于种植生姜、芋头,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基础上实现村集体增收达30余万元。

共富车间财富多

清晨七点刚过,西荆山头村的共富车间里就热闹起来,一辆快递运输货车停在车间大门前,8名车间员工忙着将500多箱煎饼礼盒和粉皮装货,按照前一天直播售货时“铁粉”留下的地址发往全国各地。

(共富车间直播售货多样农产品)

建设共富车间,搭建村企合作平台,促进农民家门口就业增收,是李宗国来到西荆山头村以后琢磨出来的第二个点子。

“大部分劳力都出去打工挣钱啦,有一些就留家里务农,还有些妇女照顾孩子、老人出不去,咱怎么让他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呢?”今年年初的一个傍晚,刘寿涛把李宗国叫到家里“喝汤”,两人在交谈过程中,李宗国深入思考到这个问题。

什么办法能够以集体经济“水涨”带动村民收入“船高”,还能激活农村闲置劳动力?这个问题让李宗国变得“魔道”起来,他吃饭的时候想,走路的时候想,就连睡觉时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有了!李宗国看到直播带货以后,立马来了灵感,他决定依靠地方特产,建设农副产品加工车间,扩展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李宗国把想法告诉了刘寿涛,两人立即到镇县两级政府汇报争取政策。在县工商联、联合商会的牵线搭桥下,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很快落地。

他们利用“第一书记”专项资金和衔接资金,建设了可容纳30余人同时作业的3000平方米农副产品深加工车间,构建“村+企+户”共富模式,引进农产品生产流水线,拓展紫薯、板栗、核桃等食品加工、包装项目。建设了500多平方米的无菌食品加工车间,引进了8台煎饼机、粉皮机,不仅与县市大型超市签订了供应合同,还专门建设了网络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将地方特产销往大江南北。

共富车间经理公彦礼说,昨天网售就达到4278单,共富车间的产品根本不愁销路,下一步,他们还将扩大车间规模,增加更多的设备设施,把更多的临沂特产推广出去。

今年刚满46岁的任秀琴是共富车间的员工之一,在无菌加工车间里,任秀琴熟练地操作着煎饼机,从倒面糊到翻面,十几秒的时间,一张临沂特色煎饼从“电鏊子”上顺着滑轮平铺到散热器上。她告诉记者,最多一天能赚到七八十块钱。“俺儿念叨着想买个笔记本电脑,这回可能实现他的愿望喽。”

共富车间建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像任秀琴一样在家门口上班挣钱的村民还有很多,陆续有不少“归雁”返乡,选择在共富车间捞金。

李宗国介绍,共富车间两个温室大棚建成后,还能够解决就业岗位96个,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

强基解锁智慧田

“8月份雨水多,一定要加快施工,咱必须要和时间赛跑,决不能延误工期。”山坡上,烈日炎炎,蝉声阵阵,李宗国手指着施工图,正与林峰高效农业园区建设项目经理惠广林分析山体开挖工程量。这个“抢来”的总投资6亿元,建成后年可增加税收1000万元,能解决就业岗位100多人的致富项目是他的“心头肉”。

(智慧农业园和美丽的西荆山头村)

“对于我们一个只有1400多人的小山村来说,林峰现代生态绿色高效农业园可是个天大的项目,起初面对众多村镇的激烈竞争,西荆山头村并不占优势,这可把我们愁坏了。”

李宗国舍下脸“黏”着镇委、镇政府,多次找到林峰项目负责人,拉着他们进村考察。

“第一书记来到我们村以后,累计投入162万元铺设了柏油路,沿街装上了路灯,墙上都画上了彩绘,建成了1500平方米文化广场,村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手扛肩挑,现在小汽车在村里满街跑。”村委会计田维锡说,焕然一新的农村面貌,吸引了林峰现代生态绿色高效农业园项目负责人惠广林的眼球。

“我们的项目投到哪里,既要看必要的自然地理条件,也要看村容村貌,了解村风民风,西荆山头村不仅实现了路路通,基础设施也很完备,党组织机构完善,领导能力强,民风很朴素,乡情更浓郁,这是我比较看好的。”实地考察后,惠广林非常满意,现场拍摄了照片带回总公司汇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没过几天,惠广林驱车来到西荆山头村,告诉李宗国项目最终敲定落地他们村。听到了消息的那一刻,这位50多岁的汉子,满眼饱含泪水,在心底拨动着深深的波澜。

“老刘,定了定了,惠总就在我身边,智慧农业项目就定在咱们村了。”李宗国马上给刘寿涛打去电话,等两人见面的那一刻,两名大汉来了一个“重量级”拥抱,脸上挂着笑容,眼窝泛起泪光。

现如今,一期日光温室大棚600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2.3亿元。

“自从第一书记来了,俺村就‘时来运转’了!”

“他是党派到俺村的好书记,整天忙忙活活,建楼修路上‘项目’,外出调研跑‘化缘’,不到两年,全村里里外外大变样,空闲时俺也能烙煎饼挣点外快添补家用。”

谈起“第一书记”李宗国,村民的“话匣子”都打开了,“大拇哥”竖起来了。

2023年8月,省委确定将在全省35个省派第一书记县进行第一书记“擂台比武”,各县区推荐1个帮扶村参加集中点评。经过沂水县委、县政府和省派驻沂水县第一书记工作组遴选推荐,西荆山头村将作为第五轮省派第一书记村代表参加全省乡村振兴工作擂台比武。

期待西荆山头省级比武大获全胜。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